飯後一根菸,癌細胞似神仙?!

Photo by cottonbro studio from Pexels

禁菸政策是怎麼開始全面普及日常生活?也許多數人並無深刻記憶,似乎自然而然就發生了;癮君子再無法在公共場所痛快吞雲吐霧,先是避到專屬吸菸區,慢慢地只能在戶外空曠區,甚至住家抽菸也得避開陽台,免得鄰居遭殃,更別提菸價跨躍性的調整,還有外包裝充斥著各種可怕的口腔癌圖片,直接提醒癮君子「抽菸有害健康」。

你也為此困擾不已,進而戒掉菸癮或者痛苦的與禁菸政策共存,想辦法在縫隙中求菸?其實台灣全面禁菸政策在民國86年上路,是台灣立法管制菸害重要里程碑,91年更開始課徵菸品福利捐,也讓抽菸變成昂貴耗品!

年約八百萬人死於抽菸相關併發症

世界衛生組織近期指出每年約有八百萬人死於與抽菸相關併發症,儘管抽菸未必等於肺癌,二手菸致癌、罹患心血管類疾病的案例也時有耳聞,但彼此並沒有絕對關係,卻統統與口腔衛生密不可分。

撇開肌膚的接觸與吸收不論,口腔是通往身體其他部位的首要入口,更是多樣複雜的生物群落(統稱「口腔微生物群」〔Oral Microbiome〕)的家;如果微生物彼此能夠融洽相處,就能保護口腔環境,幫助消化,調節免疫系統,維持身體健康狀態,然而一旦失衡,就可能引發牙齦感染、發炎甚至導致心臟病、癌症、肝臟以及腎臟的疾病,正所謂「病從口入」。

Photo by lil artsy from Pexels

口腔細菌關係失衡,危害心血管健康

口腔細菌關係失衡原因繁雜但最常見的與是否保持口腔衛生、健康飲食、喝酒與抽菸習慣有關。國外一項實驗研究顯示,癮君子與一般不抽菸者,口腔細菌有明顯差異;前者口腔存在較多梭桿菌屬(Fusobacterium)、彎曲菌屬(Campylobacter)和連翹坦納氏菌(Tannerella forsythia),大幅增加罹患心臟病的機率且引發身體發炎等傷害。

此外,菸草和香菸內含尼古丁、焦油、鉛、氨及放射性化學等有毒物質,其中多數乃是燃燒菸草所致,一旦癮君子透過口腔吸入身體,降低口腔氧氣含量、改變PH值、妨礙唾液生成就會破壞口腔環境平衡狀態。可別小看唾液,不但可保持口腔濕潤、幫助消化還能抗菌、滅菌、保持口腔健康。如果口乾又讓口腔內含氧量低,就會使得有害細菌繁殖,也會破壞牙齒生長,造成牙齒脫落,此外舌頭和上顎表面通常也存在健康細菌能保持口腔微生菌的平衡狀態。

Photo by Ruslan Alekso from Pexels

電子菸可降低對身體的傷害高達95%?!

至於尼古丁則會增加如「牙齦卟啉單胞菌」(P. gingivalis)有害細菌表面的蛋白質數量,使得壞菌緊緊附著並繁殖成菌落形成牙齒生物膜,如不加以控制怎會危害牙齒健康,導致牙菌斑的形成,發生牙周炎、蛀牙,而牙齦疾病所造成的發炎也會危及心血管的健康,此外也會影響免疫系統,延緩身體癒合能力、發生炎症以及抗生素的抗藥性,完全不可小覷、無法輕忽。如果菸癮重的人,體內更會大量繁殖一種變形鏈球菌,導致蛀牙發生、更易罹患口腔癌。

而電子菸的發明,初始似乎讓人以為對身體的傷害比傳統香菸、菸草相對減少許多,尤其英格蘭公共衛生署在2015年更提出報告佐證,可降低高達95%的傷害,後來卻被部分學者打臉,指出證據薄弱且報告有利益衝突!簡言之,只要是菸,統統對身體只有百害而無任何益處。

Photo by Ahmed ツ from Pexels

飯後一根菸,快樂似神仙是錯覺

那麼癮君子該如何找回口腔微生菌的平衡狀態?沒錯,就是戒菸。常言「預防勝於治療」,儘管口腔癌未必是癮君子的專利禁菸的確可以降低牙齦疾病產生的風險,促進唾液的生成、改善健康。

「飯後一根菸,快樂似神仙」只是短暫的錯覺,單純是身體血液朝消化系統集中使得大腦相對缺氧所致。那麼飯後最適合做什麼?散步。《運動醫學雜誌》曾經發表一項研究內容指出飯後只要散步15分鐘,日積月累就能產生變化,不但能預防糖尿病、燃燒卡路里、幫助消化、減少身體發炎還能改變心情,讓夜裡睡得更香甜!

今晚讓我們一起散步去吧!

◎資料來源/THE CONVERSATION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