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提起老師,腦海浮現什麼?
戴逸群《 老師的第八節課:教育現場教會我的 27 件事 》一書,生動描述自己與學生的互動,真正道出所謂「教學相長」。
獲獎無數的他,為何放棄繁華城市公立高中優渥環境,轉往資源匱乏的偏鄉擔任教職?在升學主義掛帥的台灣,一位熱血教師是否因此創造截然不同的教育風景?
顛覆身上的標籤,用實際行動告訴這個世界,你是誰。

圖說|身為老師,我的責任是成就孩子的未來。實際上,孩子也豐富了我的人生。 正是因為陪伴他們成長,我的生命也因此充實而圓滿。
2010年代,「八加九」這個詞彙開始在網路世界流行,鄉民用來稱呼那些學歷不高、經常咀嚼檳榔以及製造社會亂源的不良少年。
「八加九」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台灣傳統廟會民俗中的「八家將」。在刻板印象中,參與陣頭的成員多為刺龍刺鳳,社經地位較低的「迌囡仔」,且「八加九」與「八家將」的台語發音相似,使得「八加九」逐漸演變為不良少年的代名詞。
在我教過的學生中,就有一位不折不扣的「八加九」——張義漢。每年的媽祖誕辰,義漢總會向學校請個幾天假,為的就是參加媽祖娘娘的遶境活動。當日,畫上家將臉譜的他,不再是同學眼中的那個普通同學,而是站在媽祖娘娘鑾駕前,負責幫媽祖開路的八家將。
精選內容
Toggle八家將是傳統技藝,更是生活與信仰

出生於旗山的義漢,自小由外婆撫養長大,家庭背景樸實。他還記得,兒時父親週末帶他到三桃山遊樂園遊玩,每當玩累了,他們總會順路前往附近的五帝廟參拜,向五福大帝祈求身體健康與家運昌隆;每逢有廟會活動,爸爸也總會帶著他一起去熱鬧。正是在這樣的宗教文化薰陶下,義漢從小就與五福大帝和八家將結下了深厚的不解之緣。
「小時候,在五帝廟裡,有許多叔叔、阿伯在廟宇中練習跳八家將,我總是站在旁邊看著,心裡充滿了敬畏和崇拜。」義漢回憶道。
「回到家後,我會站在鏡子前模仿他們的步伐和姿勢,不斷地練習。雖然當時我不明白這些動作背後的含義,但我一直期盼著有一天,我能成為真正的家將,參與神明遶境,保護信眾和神明。」
對義漢來說,八家將不僅是一種傳統技藝,更是他生活與信仰的一部分。從小耳濡目染的他,對家將文化有著強烈的歸屬感和責任心。小學六年級時,義漢終於得到夢寐以求的機會,加入了內門清德堂,正式開始向叔叔、阿伯們學習八家將的步伐和儀式,以及他們所肩負的責任。
滿臉自豪,家將身分賦予某種榮耀感

高三的時候,義漢成為我任課班的學生,大部分時間他都全神貫注地投入課程,不過每個月總有那麼幾節課,他會顯得精神不濟,忍不住打起瞌睡。起初我還有些困惑,因為義漢平時是個充滿活力的學生,後來我才了解到,每當有廟會或遶境活動時,他總是通宵忙碌,扮演起神明的家將,為信仰投注大量的精力。
義漢曾經跟我說:「老師,雖然我二十六個字母都會唸,但把它們拼在一起時,我就唸不出來了。不過我有一個夢想,希望有一天能帶外國朋友來參加我們的遶境活動,我要用英文跟他們介紹我們的文化,讓外國的朋友也能認識八家將的意義。」
雖然義漢沒有在我的教導下,就能用英文和外國朋友介紹台灣的傳統宗教文化,但我卻對這位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因為他一點都不像我印象中的「八加九」。
根據我的觀察,義漢不抽菸、不喝酒,身上也沒有刺青,甚至連髒話都很少聽他說。一次下課時,我忍不住好奇地問他:「老師可以去看你遶境嗎?」
義漢聽到這個問題,眼睛一亮,笑著回答:「老師,平時我們是不會隨意出陣的,不過,下個月南化的天后宮有提出出陣的邀請,堂內師傅有擲筊詢問我們的主神,五福大帝給了我們三個聖杯,師傅還將我的姓名呈報給五福大帝,這意味著我會成為這次出陣的家將。」
當他在說這些話時,滿臉的自豪,彷彿家將的身分賦予了他某種榮耀感。那一瞬間,我突然明白,對義漢來說,八家將才不是什麼負面的標籤,而是一份他與神明的連結。
「老師,那天你一定要過來看!」
融入枷將軍角色,信徒敬畏目光相視
在遶境的前一天凌晨,義漢便前往清德堂做準備。面師手持清香祭拜後,開始為他勾勒臉譜。開臉後的義漢,換上了神明的服飾,戴上神冠,穿上草鞋,隨後法師用毛筆蘸硃砂點在他的眉心,為家將開光。經過開臉、著裝和開光的儀式後,義漢不再是凡人,而是化身為他所扮演的家將。
隨後,義漢喝了一口符水,向堂內主神五福大帝稟報出軍。當師傅開始念誦敬語,請家將起步、上馬,今日的家將任務便正式開始。家將們離開清德堂,驅車前往南化天后宮,參與當天的遶境活動。
完全融入枷將軍角色,當遶境的隊伍穿過巷弄,沿途的信徒無不投以敬畏的目光。儘管年輕,義漢所展現出的那份沉著,讓人無法不對他另眼相看。
那年的媽祖誕辰,我如約前往南化的天后宮參與遶境。
在遶境的隊伍中,我試圖從眾多家將臉譜中尋找那張熟悉的面孔。果然,義漢站在隊伍的前方,頭戴盔帽,身著神明袍,腳上穿著草鞋,外手執扇,內手持著法器,全身散發著一種莊嚴的氣場。
義漢扮演的是手持刑具的枷將軍,負責捉拿邪靈與保護神明。他手持法扇,時而輕拍信徒的頭頂,為跪拜的信徒驅除邪氣,祈求平安。那一刻,信徒們虔誠低頭,感受著神明的庇佑。
義漢的每一個動作都充滿專注,完全融入了枷將軍的神聖角色,當遶境的隊伍穿過巷弄,沿途的信徒無不投以敬畏的目光。儘管年輕,義漢所展現出的那份沉著,讓人無法不對他另眼相看。
正港「八加九」非大人口中的「迌囡仔」
遶境結束後,我回了家,義漢與師傅們則返回內門的清德堂,向五福大帝稟報下馬,並將今日所收服的鬼魅與煞氣交由五福大帝審理。隨後,義漢用清水抹去了臉上的塗料,象徵著神明退位,完成擦臉退神的最後儀式。
當天深夜,義漢傳了一條訊息給我:「老師,謝謝你過來看我遶境,我真的很開心,很少老師會認同我們這種遶境活動,大人都認為這是迌囡仔在玩的東西……」
我簡單回應道:「你應該為自己感到驕傲,老師也替你感到驕傲。」
後來,義漢憑藉著自己的努力與神明的庇佑,考取了高科大的電子工程系。這不僅是他多年來努力不懈的成果,更是給那些曾經對八家將文化心存偏見的人最有力的回應。如今在台灣國際造船廠工作的他,已經成為一名專業技術人員,雖然工作繁忙,但每逢假日,他仍會回到內門,參與堂內的出陣活動,繼續扮演著八家將,守護這片土地的信仰與文化。
每一位家將的背後,既有著深厚的文化傳承,也承載著對神明的虔誠信仰。義漢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守護著家將信仰與文化的薪火,他想和世人證明,正港的「八加九」並非大人口中的「迌囡仔」,而是對信仰與文化有著深刻執著的男子漢。
戴逸群
不喜歡一成不變,卻選擇成為一名看似循規蹈矩的中學教師。
學生喜歡玩手遊,就研發教育手遊,用遊戲找回學生對英文學習的熱情。在中年大叔的外表下,住了個頑皮的大男孩,是學生心中最酷的老師,同時也是能夠影響他們生命的大人。
教書最大的滿足,莫過於與學生坦誠交心的時刻;最大的成就,莫過於見證曾經迷惘的學生找到人生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