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肉竟然肚子痛?!

提起「乳糖不耐症」,相信多數人都知道是無法消化乳糖或吸收不良。乳糖多半存在於相關乳製品,通常會出現腹痛、脹氣、拉肚子或嘔吐等等狀況。

嚴格說來,乳糖不耐並不會對消化道有所損害,但沒人喜歡肚子不舒服,更遑論是嘔吐。

不過,聽過「肉類不耐症」?

少吃肉是減少碳足跡最簡單的方法

PhotoByAykutAktemurFromPexels

望文生義就是身體抗拒吃肉,進而引發一連串身體不舒服的狀態。

通常發生於停止吃肉一段時間之後,又重新開始食用肉類後所產生的狀況。

不吃肉的原因因人而異,有人是因為信仰、有人是因為可以更健康,也有人是為了環保,更有可能是因為物價。

近日已有牛肉麵價格大幅飆漲的新聞,原因就在於牛肉價格持續攀高。

會因為吃不起肉而變成素食主義者?

吃不吃肉與環保的關係在於少吃肉是減少碳足跡最簡單的方法之一。

根據BBC新聞報導指出,如果英國人每天吃肉量少於50克,所減少的碳排放量相當於永久停放800輛汽車。

缺乏證據顯示拒吃肉會讓身體不適

此外,英國政府相關數據也顯示,英國人對肉類的消費量正逐年下降,1980-2022年間,牛羊豬的消費量下降62%。評估分析可能原因,肉價飆高更甚於環保意識。

只是開始少吃肉或拒絕吃肉,真的會讓身體不適或影響健康?長年茹素的素食者曾在社群平台提問恢復吃肉是否會引發胃痛、腹脹等等症狀?

吸引不少人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也因此在社群平台引發一波討論熱潮。

任職於美國康乃爾大學營養學的桑德‧克斯滕教授適時為大家解惑,他表示目前相關研究較少,但缺乏證據並不表示不存在,只是顯示人們還沒深入研究而已。

他還補充說明,雖然這樣的表述無法令人滿意,但有時就只能面對它存在的可能性。

對肉過敏者將動物性蛋白質當作入侵敵人

PhotoByCottonbroStudioFromPexels

不過「對肉過敏」的確存在,儘管非常少見。儘管非常罕見,但對肉過敏是有可能的。

罹患「α-半乳糖苷寡糖症候群(alpha-Gal syndrome, AGS)」(或稱「紅肉過敏」、「壁蝨叮咬後肉類過敏」、「α-半乳糖苷寡糖過敏」)的人,食用紅肉、哺乳動物製產品後,引發嚴重過敏反應,甚至有可能因此喪失性命,因為這類人的身體免疫系統將動物性蛋白質當作入侵的敵人之故。

不過,這般可能危及生命的威脅與漸漸少吃肉的人沒有直接關係。

長時間不吃肉,身體無法消化吸收肉類?!

PhotoByMikhailNilovFromPexels

但一位素食主義者則提出,處於不知情的狀況下吃了肉而產生心理上的痛苦,那種被侵犯的難受感覺是否引發生理的不適?他沒有答案,但憤怒的感受的確存在。

但就消化系統運作的常理而言,身體可能因為長時間不吃肉就喪失消化吸收肉類的能力?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相較於富含豐富纖維的水果、蔬菜和豆類,身體對於肉類更容易消化吸收。因為身體仰賴微生物群處理這類問題,而這些微生物群中始終存在可以消化肉類的酵素。

而且身體負責消化的酵素其實不分葷素,它可是一視同仁,努力完成應盡義務。倒是腸道微生物群的確會因為所吃入的食物而有所變化。

這些變化可能是細菌類型改變或微生物產生了不同的酵素,如此而已。

肉類、乳糖不耐症≠食物過敏

但若要讓微生物群發生迅速又巨大的變化,就是純素食者完全改成葷食者,研究發現他們體內的微生物群的確出現明顯變化,不過一旦停止飲食就又馬上恢復正常。

至於是否因此造成身體上的不適?研究報告並無相關資料,但研究者的確曾表態,希望參與研究的受試者如感覺身體有任何不舒服的狀態可以提出。

然而無論是肉類不耐症還是乳糖不耐症都不是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源於身體免疫系統對所不需要的食物所產生的反應;不耐症則是食物消化問題。

過敏不單單只有食物,像是花粉症、氣喘、蕁麻疹都是過敏的一種。

食物過敏由免疫球蛋白E(IgE)或非IgE蛋白質所引起,它們會影響體內的肥大細胞,尤其是鼻子、喉嚨、肺、皮膚和消化道。

免疫球蛋白E是一種透過血液移動的蛋白質,又稱為抗體。

食物的過敏原滲入血液流竄全身造成過敏

首次吃入過敏食物時,身體某些細胞會對食物引發過敏原,進而產生大量的免疫球蛋白E。它們被附著在肥大細胞表面,僅僅如此而已。

問題在於,當再次吃入同樣的食物,這些過敏原就會和免疫球蛋白E產生相互作用,觸發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等等化學物質。

就是這些化學物質引發身體各種症狀。

由於某些食物的過敏原不因烹飪或身體負責消化食物的胃酸、酵素分解,就這樣進入血液,進而流竄全身,就造成過敏反應。

容易造成過敏反應的常見食物包含花生、核桃、蝦貝類、螃蟹。不過對兒童而言,蛋、牛奶、花生更容易引發過敏反應。

透過觀察自身身體的變化調整飲食習慣

你是無肉不歡或是認定唯有茹素才能讓身體保持健康?

無論是什麼,也許都可以透過觀察自身身體的變化調整飲食習慣。

身體健康很重要但如果無法吃得開心,心理也無法保持健康,但無論葷食還是素食,不可過量都是通則。

為自己健康把關,永不嫌遲,就從現在開始。

 

◎資料來源|BBCWebMD

推薦文章